心血管疾病症狀懶人包:胸痛、心悸、呼吸困難該注意什麼?

心血管疾病症狀懶人包:胸痛、心悸、呼吸困難該注意什麼?

 


你知道嗎?全球每年有超過1700萬人因心血管疾病而喪生,你是否曾經感覺胸悶、心悸或經常疲憊呢?

這些可能是心血管問題的警訊。心血管疾病不僅與年齡有關,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如高壓工作、飲食不均、缺乏運動等,也讓年輕族群的罹病率逐漸上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學習如何預防,讓心臟更健康!


心血管有哪些疾病?

心血管有哪些疾病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涵蓋多種影響心臟與血管系統的疾病。以下是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提早了解有助於提早預防並降低發病風險。

1.高血壓(Hypertension)

俗稱「三高」之一,指血壓長期高於正常範圍(>130/80 mmHg)。

2.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由於膽固醇斑塊沉積,導致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變窄或阻塞。

3.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俗稱「心臟病發」,因血流受阻導致心肌壞死。

4.中風(Stroke)

由於腦部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或破裂(出血性中風),造成腦細胞損傷。

5.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心臟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供應全身,導致疲勞、呼吸困難、下肢水腫。 多由長期高血壓或冠心病引起。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症狀

1.胸痛或胸悶

這是心臟病最典型的症狀,特別是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感覺到壓迫感、燒灼感或像被重物壓住的感覺,通常發生在勞動或情緒壓力時。

2.呼吸困難

無法正常呼吸或感覺氣短,可能是心臟無法有效泵送血液的信號,與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相關。

3.心悸與心跳不規則

如果心跳突然加快、減慢或跳動異常,可能是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的症狀,嚴重時可能引發血栓或中風。

4.頭暈或昏厥

血液供應不足可能導致大腦缺氧,進而引起頭暈甚至昏厥,這可能與低血壓、心律不整或主動脈狹窄有關。

5.四肢水腫

如果腿部、腳踝或手部持續腫脹,可能是心臟衰竭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造成體液滯留。

6.極度疲勞

長期感覺疲憊,即使沒有劇烈運動,也可能是心臟功能下降的警訊,特別是女性患者常以此為早期徵兆。


心血管疾病成因

心血管疾病成因

1. 不可控風險因素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 遺傳:若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史,個人風險可能較高。
  • 性別:男性發病率較高,但停經後的女性風險會上升。

2. 可控風險因素

  • 不健康飲食:高油、高糖、高鹽飲食會提升膽固醇、血壓與血糖。
  • 缺乏運動:長期久坐會影響血液循環,提高動脈硬化的機率。
  • 吸菸與酗酒: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提高血壓,酒精則會影響心臟功能。
  • 壓力與睡眠不足:長期壓力會刺激皮質醇分泌,影響血壓與血管健康。
  •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過多的體脂肪與內臟脂肪會增加心臟負擔。
  • 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三高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高。

 

延伸閱讀:為什麼會突然失眠?失眠的原因、失眠解決方法


 


心血管疾病預防方法

心血管疾病預防方法

1.健康飲食:選擇有益心臟的食物

  • 高纖維食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如全穀類、豆類、蔬菜與水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 健康脂肪:選擇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堅果、魚類),避免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如加工食品、炸物)。
  • 減少鈉攝取:過多的鹽分會導致高血壓,應選擇低鈉飲食,減少加工食品。
  • 地中海飲食:多項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富含魚類、橄欖油、蔬菜與全穀類)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規律運動:保持心臟活力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 增加有氧運動(如慢跑、跳繩)能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 阻力訓練(如舉重、深蹲)可強化心血管系統,幫助控制血糖與膽固醇。

3.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與代謝症候群

  • 維持健康的BMI(身體品質指數):過重與肥胖會增加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風險。
  • 均衡飲食+運動 是最佳的減重策略,而極端節食可能導致營養失衡。
  • 減少糖分攝取:過多的糖分會影響血糖控制,增加心血管負擔。

4.戒菸與減少酒精攝取

  • 吸菸會損害血管,增加動脈硬化與心臟病風險,戒菸後心血管健康可迅速改善。
  • 適量飲酒(如紅酒)可能對心血管有益,但過量飲酒則會導致高血壓與心律不整。

5.壓力管理與良好睡眠

  • 壓力過大 會影響血壓與心率,可透過冥想、瑜伽、深呼吸練習來調適。
  • 睡眠不足(少於6小時) 會增加高血壓與心臟病風險,應維持良好的作息。

6.保健品與心血管健康

  • Omega-3 脂肪酸魚油亞麻籽油):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血管發炎。
  • 輔酶 Q10(CoQ10)(紅肉、堅果、補充劑):提升心臟能量代謝,特別適合服用降膽固醇藥者。
  • 紅麴:含莫納可林 K,有助於降低 LDL(壞膽固醇)。
  • 維生素 B 群(B6、B12、葉酸):降低同半胱胺酸,減少動脈硬化風險。
  • (Magnesium)(堅果、綠葉蔬菜):穩定血壓與心律,適合高血壓患者。


心血管疾病 結論

其實,預防心血管疾病並不難,只要從現在開始調整飲食、規律運動、管理壓力,就能有效降低風險。現在就行動吧!你可以從每天多喝水、少吃加工食品、每週至少運動三次開始!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魚油和葉黃素可以一起吃嗎的相關問題。如果還有更多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建議,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與我們聯繫,我們會提供你最專業的協助!



心血管疾病 常見問題F&Q

1.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血管疾病?

可透過症狀觀察(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頭暈)與健康檢查(血壓、血脂、心電圖、超音波)來判斷。如有家族病史或高風險因子,應定期檢查。

2.心血管疾病如何改善?

透過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增加 Omega-3)、規律運動(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控制體重、戒菸戒酒,並按醫囑服藥或補充適合的保健品,如 CoQ10、紅麴等。

3.心血管疾病要看哪一科?

可掛心臟內科(心絞痛、心律不整、高血壓)或新陳代謝科(高血脂、糖尿病)。若不確定,可先至家醫科評估,再轉診專科醫師。


參考文獻

1."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irculation, 2021, 143(21): e984-1010.

2."Computational Modelling of Atherosclerosis"
Andrew Parton, Victoria McGilligan, Maurice O'Kane, Francina R. Baldrick, Steven Watterson. arXiv preprint arXiv:1510.01888, 2015.

3."The Influence of Exercis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Yu-Hua Chang, Chin-Cheng Hsieh.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2013, Issue 5, pages 61-69.

4."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s"
Hsiu-Chin Teng, Shu-Ling Shih, Tso-Ying Lee. Yuan-Yuan Nursing, 2018, Volume 12, Issue 1, pages 11-16.

5."Metabol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ncepts, Challenges, and Practic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21.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維生素C+維生素D+硒:提升免疫力的黃金搭配

茄紅素的5大功效:茄紅素是什麼、茄紅素食物、誰需要補充茄紅素

黑麥花粉對攝護腺的健康功效大揭秘!中老年男性必讀

鋅的功效與攝取指南:增強免疫、促進生殖健康和含鋅食物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給出去,你的支持與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佳動力!讓我們一起用正確營養的知識幫助周遭的人!

歡迎加入我們LINE營養相談室,有關營養、健康或是商品問題都能為你解答,還有第一手的優惠情報喔!

►快速加入:👉點我快速加入

►輸入/搜尋LIND ID:@pmclifego


聲明:所有營養專欄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