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vs. 感冒:如何區分?症狀、成因與預防一次看!
什麼是流感?
與一般感冒的區別
流感(Influenza)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高度傳染性,並且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季節性流行。與一般感冒(Common Cold)不同,流感的症狀通常更嚴重且突然發作,可能導致高燒、全身肌肉痠痛和極度疲勞,而感冒則較為溫和,主要表現為流鼻水、打噴嚏和輕微喉嚨痛。
流感的主要成因與傳播途徑
流感的病原體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主要分為A型、B型和C型,其中A型與B型最容易引起季節性流行。流感病毒的傳播方式包括:
1.飛沫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病毒會透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進入他人呼吸道。
2.接觸傳播:若手部接觸到被污染的物品(如門把、手機、電梯按鈕等),再觸碰口鼻或眼睛,可能將病毒帶入體內。
3.空氣傳播(密閉空間):在人群密集且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病毒可懸浮於空氣中較長時間,增加感染風險。
流感的高峰期與好發族群
流感通常在秋冬季節(約11月至翌年3月)達到流行高峰,因為此時氣溫降低,室內活動增加,病毒更易傳播。以下族群感染流感後可能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
1.幼童與年長者:免疫系統較弱,抵抗病毒能力較低。
2.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肺疾病者):免疫力受影響,容易誘發併發症。
3.孕婦:流感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增加併發症風險。
4.免疫力較低的人(如癌症治療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
延伸閱讀:免疫力下降要補充什麼?免疫力下降症狀、免疫力下降原因
流感的症狀與影響
常見流感症狀
1.發燒與畏寒:體溫通常超過38°C,伴隨發冷或寒顫。
2.咳嗽與喉嚨痛:乾咳、喉嚨紅腫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聲音沙啞。
3.肌肉痠痛與疲勞:全身無力,肌肉與關節疼痛,類似感冒但更嚴重。
4.流鼻水與鼻塞:部分患者可能有流感相關的鼻部症狀。
5.頭痛與眼睛不適:嚴重時可能導致偏頭痛、畏光等情況。
6.消化道症狀:部分患者(特別是兒童)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
流感的潛在併發症
雖然多數人能夠自行康復,但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嚴重併發症,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族群,例如:
1.肺炎:流感病毒可能導致病毒性肺炎,或因免疫力降低而引發細菌性肺炎,出現持續高燒、嚴重咳嗽、呼吸困難等情況。
2.中耳炎:兒童易因流感引發細菌感染,導致耳朵發炎、疼痛。
3.心血管問題:研究顯示,流感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尤其是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4.神經系統影響:部分個案可能出現腦炎、癲癇發作,甚至意識模糊等嚴重症狀。
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區別
許多人容易將流感與普通感冒混淆,但兩者有明顯差異:
特徵 | 流感 | 普通感冒 |
---|---|---|
發病速度 | 突然發作 | 緩慢加重 |
發燒情況 | 常見,超過38°C | 可能發燒,但較輕微 |
肌肉痠痛 | 明顯,全身痠痛 | 輕微或無 |
疲勞程度 | 嚴重疲勞,持續數天 | 輕微不適 |
咳嗽 | 乾咳、劇烈 | 輕微咳嗽,帶痰 |
流鼻水、打噴嚏 | 可能發生,但不明顯 | 常見 |
併發症 | 肺炎、心臟病、中耳炎等 | 罕見 |
預防流感的方法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 20 秒,特別是在接觸公共場所後。
2.避免觸摸口、鼻、眼睛:病毒可能透過手部接觸進入體內。
3.戴口罩:在人多擁擠的地方(如公共運輸、醫院)佩戴口罩可減少病毒吸入的機率。
4.定期消毒物品:手機、門把、鍵盤等物品容易藏匿病毒,應定期清潔消毒。
增強免疫力的生活習慣
1.健康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 C、D、鋅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堅果和魚類。
2.規律運動:每週進行適量的運動(如快走、瑜伽)可提升免疫系統功能。
3.充足睡眠:每晚確保 7-9 小時的睡眠,以幫助身體恢復並增強抵抗力。
4.減少壓力:長期壓力會削弱免疫力,可透過冥想、深呼吸或興趣活動來舒緩壓力。
流感疫苗的重要性與接種時機
-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病毒不斷變異,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版本的疫苗可有效防範流行病毒株。
- 最佳接種時間:流感季節通常發生在秋冬(10 月至隔年 3 月),建議提前接種以建立免疫力。
- 高風險族群更應接種:如 65 歲以上長者、5 歲以下幼兒、孕婦、慢性病患者及醫護人員。
透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維持身體健康。
得流感怎麼辦?流感期間的照護與恢復
居家照護建議
1.充分休息:流感會讓身體極度疲憊,確保每日充足睡眠,有助於免疫系統對抗病毒。
2.保持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病毒濃度,避免交叉感染家人。
3.避免劇烈活動:流感會影響心肺功能,劇烈運動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流感期間的飲食與補充營養
1.多喝水:流感會導致發燒、出汗與脫水,每天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建議喝溫水、電解質飲料或清湯。
2.營養均衡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C(柑橘類水果)、維生素D(魚類、蛋黃)、蛋白質(雞肉、豆類)的食物,幫助免疫系統運作。
3.生薑與蜂蜜茶:具有舒緩喉嚨疼痛與減少發炎反應的效果。
4.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膩與過甜食物可能會加重喉嚨不適與胃腸負擔。
何時應該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就醫,以防流感併發症發生:
- 高燒(>39°C)持續超過三天,或發燒後短暫退燒又再度升高。
- 嚴重呼吸困難或胸悶感。
- 嚴重頭痛、意識不清或劇烈嘔吐。
- 兒童若出現異常嗜睡、持續哭鬧不安等症狀,也應立即就醫。
流感 常見問題F&Q
1.如何知道是不是流感?
流感症狀通常比一般感冒更嚴重,常見症狀包括:突發高燒(38°C以上)、肌肉痠痛、全身無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畏寒、食慾下降。
如果症狀突然出現且伴隨高燒與全身不適,可能是流感,可就醫確認。
2.流感重症定義?
流感若引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等併發症,或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持續高燒、意識不清,即屬重症,應立即就醫。
3.流感要幾天才會好?流感多久痊癒?
流感一般5-7天內會改善,但疲勞感可能持續1-2週。重症或免疫力較弱者可能恢復較慢。
4.流感幾天不能上班?
建議至少發燒退後 24 小時且症狀明顯減輕後再上班,以避免傳染他人,通常約3-5天。
5.流感需要隔離嗎?
流感傳染力強,建議感染期間在家休息,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特別是高風險族群(老人、幼童、慢性病患者)。
6.流感傳染力很強嗎?
是的,流感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播,在症狀出現前1天至康復後5-7天內都有傳染力,兒童與免疫力低下者可能更長。
7.流感可以去學校嗎?
不建議。流感具高度傳染性,建議學生至少休息 3-5 天,等退燒 24 小時且症狀緩解後再回學校,以免傳染同學。
參考文獻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4). Influenza (Flu).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8). Influenza (Seasonal).
3.Mayo Clinic. (n.d.). Influenza (Flu).
4.Healthline. (2024). Cold vs. Flu: What’s the Difference?
5.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 (2023).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茄紅素的5大功效:茄紅素是什麼、茄紅素食物、誰需要補充茄紅素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給出去,你的支持與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佳動力!讓我們一起用正確營養的知識幫助周遭的人! 歡迎加入我們LINE營養相談室,有關營養、健康或是商品問題都能為你解答,還有第一手的優惠情報喔! ►快速加入:👉點我快速加入 ►輸入/搜尋LIND ID:@pmclifego |